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4月份中国就业数据显示,16—24岁劳动力城镇调查失业率为20.4%,继续上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目前中国就业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青年人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稳定和扩大青年人就业仍需持续加力。
另一方面,中国的少子化问题日益严重。从2017年至2022年,中国出生人口连续六年下降,2022年还出现了总人口的负增长。中国2022年的生育率只有1.07,几乎是世界最低。根据育娲人口发布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3版》估算,如果没有实质有效地鼓励生育政策,中国新出生人口将在2023年降至900万左右,不到2016年新出生人口数1883万的一半。这种几年内新出生人口出现腰斩的下降速度堪称空前,即便用暴跌来形容也毫不夸张。更麻烦的是,下跌趋势在未来还将持久延续。
(资料图)
由此可见,中国目前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年轻人遭遇高失业率,另一方面是年轻人又缺钱生娃。可仔细想一想,上述两种困境之间存在自相矛盾之处。哪里矛盾呢?这就要从底层逻辑进行思考。失业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整个社会有太多的时间不知如何被利用。没钱生娃又意味着什么?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没钱就是没有资源投入,而资源投入又是可以用时间来兑换的,也就是整个社会无法将更多的时间投向生养孩子。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的矛盾是,一方面是时间过剩,另一方面却没有时间生娃。这种矛盾或者说资源错配,其实就是政策上的缺失,换而言之,只要政策调整得当就能化解这些矛盾。我的建议是,向生育孩子的家庭发钱,既有利于降低青年人失业率,也有利于提升生育率。
人口和就业的关系
在有些人的意识中,或许会认为当工作机会整体减少时就应该减少人口。这其实是一种常见的思维误区,其谬误之处就在于,以为就业岗位永远都只是静态固定的,由此认定更多人去竞争固定数量的工作岗位就会造成更严重的失业。这也是我以往在论述自己的人口理论时,经常遭遇外界质疑的一个方向。如今在年轻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形势面前,我更有必要来澄清这个误区。
上述误区的根源,在于认定工作岗位的数量固定不变。但实际上,工作岗位终究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所有工作机会都源于人的需求。因此,人既是求职者,又是工作机会的源头。如果人口大幅度减少,竞争工作机会的人数固然会变少,可市场上的就业机会也会随之缩减,而且会因为更难实现匹配而加重就业困难。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例子是,正在经历少子化且人口不断萎缩的东北地区,就业景气指数通常在全国各大区域垫底。
整体而言,人口规模对就业的影响为中性,而且略偏正面。这是因为人口越多,求职者与工作机会越容易匹配。比如,在人少的地方,一个有表演才华的人,也许会因为潜在观众市场太小而只能把表演当成爱好。但到了人多的地方,同样一个人就可能依托市场规模而成为专业演员。再者,人口多的社会复杂性更高,容易孕育新的工作机会。如果中国人口只有现在的1/5,教师、售货员、出租车司机这些职位可能也只有现在的1/5,但航天、高铁这类唯有人口大国才能支撑的行业职位可能就不复存在。中国人口在过去30多年里的流动趋势,就是从内陆到沿海,从乡村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都是从人少往人多的地方迁徙。这也印证了,人口越多,就业反而可能越充分。
低生育率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事实上,人口减少反而可能造成更多的失业。人口下降,意味着各方面的需求都出现萎缩,中国的新出生人口数在近五六年间几乎腰斩,未来必然会出现幼儿园规模缩减乃至部分关闭,再然后会延伸到小学、中学乃至大学,势必导致教师、学校相关的就业机会随之大幅度减少。教育行业的影响只是一个例子,少子化会逐步影响各行各业的需求,其中包括尤其重要的房地产行业。
中国房地产近阶段的持续低迷当然存在多种因素,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近几年生育率出现了暴跌。房屋的使用年限通常是七十年到一百年,所以房屋的使用价值不仅基于现有年轻人口的居住需求,也取决于未来的人口规模和房地产需求。如果未来的房地产整体需求会因为人口规模下降而出现萎缩,势必影响到房地产的投资回报和投资意愿。所以哪怕目前的生育率暴跌还要过二十年才能直接影响到住房需求,但考虑到房地产是一个建设周期和使用周期都较长的行业,所以悲观预期会导致低生育率当前就对房地产投资产生立竿见影的抑制作用。而且房地产低迷还会拖累一大批相关产业,比如家电、家具、装修等等。中国的房地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占GDP的整体比重在20%左右,如果这些产业的投资和需求持续低迷,就会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
从宏观来讲,长期少子化会加重整个社会的养老负担和财政负担。因为用于养老的公共开支,其实需要通过向目前正在工作的劳动年龄人口征税来筹集。因此,在老龄化社会中,随着政府养老支出的增加,税收负担和财政赤字也将会随之上升。少子化还会削弱创新力,因为根据创新力模型,人口规模是创新力竞争中的基础性变量,人口减少会削弱规模效应,并且老龄化社会的创新活力还会大幅度下降。创新力的下降会在根本上动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这是一个非常宏大和复杂的话题,详见我的新书《人口战略》。
补贴生育可以一举两得
我一直建议政府给有孩子尤其是多孩的家庭发钱,从而降低家庭的生育成本,帮助更多年轻人完成儿女双全的愿望。我建议补贴生育的财政支出至少应该占GDP的2%-5%,具体可能需要支出几万亿来补贴生育,才能显著地提高生育率,也才能显著缓解失业率。鉴于当前的就业和人口形势,迫切需要出台和落实大力度的生育减负政策。
具体的补贴生育措施包括:一、现金补贴:对于二孩家庭的每个孩子,给予每月1000元的现金补贴;三孩以上(包括三孩)家庭的每个孩子,给予每月2000元的现金补贴,直至孩子到18岁或20岁。二、个税和社保减免:对于二孩家庭,实行个人所得税和社保减半,三孩以上家庭个人的所得税和社保全免。三、购房补贴,具体方式可以通过按揭利息返还或房价打折进行补贴。比如说补贴二孩家庭的房贷利息的50%,三孩以上家庭的房贷利息可全部补贴。
肯定会有人对此提出质疑:中国有那么多钱补贴生育吗?事实上,中国是最有财力来补贴生育的国家,因为中国的投资率比欧美发达国家高了十多个至三十多个百分点,可以说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愿意为未来投资的一群人。那么高的投资率都投到哪里去了呢?主要投到了各种固定资产,如基建、厂房等等。中国城市化和制造业的蓬勃发展,部分就得益于非常高的投资率。未来中国在基建和工厂等领域的建设需求趋于饱和,所以完全有能力从原本已在固定资产领域形成超额投资的资金里面,拿出一部分来补贴生育。中国现在有很多行业都面临产能过剩的困境,如果通过生育更多的孩子产生更多的消费需求,婴幼儿用品以及教育等多个产业都将因此获益,直接有助于消化产能提振经济。长期来看,补贴生育更是对于本国人力资源的未来进行投资。对于当下普遍存在“产能过剩”的中国经济来说,投资人力资源恰恰是回报最高的选择。
有人担心,补贴生育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呢?如果就业已经很充分,产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额外的需求当然会引起通货膨胀。但中国经济目前处于复苏初期,库存处于高位,导致供大于求并形成价格低位,亟需扩大需求。所以在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现实背景下,补贴生育并不会引起通胀,反而可以消化产能和促进充分就业,是经济下行时期刺激经济的好手段。
总结:补贴生育虽然会增加不少财政支出,但是中国经济现在面临内需不足、消费疲软、产能过剩、青年人失业率居高不下等问题,正好可以通过补贴生育来刺激消费和提振经济,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这也是对未来人力资源的投入,长期会形成很好的回报。因此,补贴生育其实是一举两得:既有利于缓解青年人失业问题,也有利于提升生育率。
最后,上文论述中提到的有关人口对于经济和创新的影响以及人口政策的改革建议,详见新书《人口战略》的内容。《人口战略》一书分析了人口规模和年龄结构影响社会创新活力的主要机制,预测了中国未来的人口情况和中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并就公共政策如何降低生育成本提供可行的建议。书中观点认为,人口是创新力和综合国力的基础要素。人口尤其是年轻人口的迅速萎缩,将是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只有把提升生育率作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来看待,发挥强大的制度优势和执行力,调动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才能解决低生育率的难题,从而维持人口规模的优势,保持强盛的创新力和综合国力。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洁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